更多新聞>>
大飛機為國爭光,西方再次豎起大拇指,德媒:中國要征服天空
近日,有德國媒體對我國自主研發的大飛機C919贊不絕口,大幅介紹了我國國產大飛機,稱隨著它的誕生,或將打破歐美對全球大型客機市場的壟斷。馬頭動力工具致力于通過產品與服務助力中國制造2025的宏圖,攜Desoutter 4.0技術和前端產品在航空航天行業中推進工廠向智能化制造的轉型升級。
德國知名媒體《明鏡》周刊25日發表了題為《有了這架飛機,中國要征服天空》的文章。詳細介紹了我國C919國產大飛機,稱其將成為美國波音公司和歐洲空客公司的有力競爭者,在中國,C919的訂單已經超過了1000架,未來可能會統治中國航空市場。
文章稱,C919的意義已經不僅僅只是一架飛機,它的誕生預示著中國未來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世界工作臺”,而是能夠獨立研發和生產高度復雜工業科技產品的高科技國家,是中國實現趕超歐美的一個里程碑!
波音和空客這兩家公司已經把持了國際航空市場多年,在民用客機領域的實力可想而知,我國能夠制造出能和兩大國際巨頭相媲美的大型客機,確實令人敬佩。要知道在航空科技領域,我國一直都被西方實行技術封鎖,有如今的成就都是我們的科學家經過數代人的刻苦攻關才取得的成果。
飛機制造數字化時代,一場生產力的賦能
馬頭在航空領域也有一席之地,國內各種航空航天領域都有應用,比如:J31、J20、J15、J16、J11,直15、直20、運20、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東風導彈系列,航空發動機和航天發動機等等;
致力于通過產品與服務助力中國制造2025的宏圖,攜Desoutter 4.0技術和前端產品在航空航天行業中推進工廠向智能化制造的轉型升級。
圍繞智能制孔與智能裝配概念,從飛機的制孔加工與裝配工藝環節,展現了先進的智能工具與設備在專業軟件與數字化網絡的配合下從測量、鉆孔、擰緊、質量檢測中尋找突破口,提供更大的生產柔性,與制造商的生產、質量體系進行互聯,助力航空制造生產力的提升。
在整機裝配、關鍵部件螺栓擰緊都需要提高整體工序效率,限制質量成本和生產周期,排除人為導致的錯誤,把握在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從數字化進程中早期使用先進裝配工藝與裝備的技術優勢。以下為航空航天工業如何從數字化進程中獲益的部分例子:
智能工具、制造商的生產和質量體系之間的互連互通,確保了整個過程和產品的可追溯性和質量。
部分自動化的使用在某些具體操作中可以幫助操作員增加靈活性。通過有效地分析整合的數據,工藝流程也能得到優化。
上一條:《擰緊技術基本知識》